言结尾的成语大全列表(3)
最后一个字是言的成语
第四个字是言的成语解释
- 坐树不言 指功高而不自矜。
- 坐树无言 指功高而不自矜。
- 变色之言 使脸色改变的话。多指为争论是非曲直而冲动发怒时说的话。
- 不恤人言 不管别人的议论。表示不管别人怎么说,还是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。
- 不以人废言 废:废弃。不因为这个人有不足的地方而不采纳他的正确意见。
- 闭口无言 闭住嘴巴不言语。形容对事不置可否或事情弄僵,自己觉得理亏而无话可讲时的情态。参见“闭口不言”。
- 苦不可言 痛苦或困苦到了极点,已经不能用言语来表达。
- 款语温言 指诚恳而温和的言辞。
- 狂瞽之言 狂:狂妄。瞽:瞎眼,盲目。指愚妄无知的言论。旧时常用作自谦之辞。亦作“狂瞽之说”。
- 满纸空言 满纸都是废话。形容文章空洞,毫无内容。
- 妙不可言 形容好得难以用文字、语言表达。
- 默默无言 不声不响,闭口无言。
- 敏于事,慎于言 敏:奋勉,慎:小心。办事勤勉,说话谨慎。
- 千里结言 指与远方朋友相约之言。
- 千语万言 形容说得话很多。同“千言万语”。
- 下笔千言 千言:长篇大论。形容文思敏捷,写作迅速。
- 背惠食言 指忘恩失信。
- 沉默寡言 沉默:不出声;寡:少。不声不响,很少说话。
- 成一家言 指学问自成体系可派别。
- 沉密寡言 犹沉默寡言。不声不响,很少说话。
- 得意忘言 原意是言词是表达意思的,既然已经知道了意思,就不再需要言词。后比喻彼此心里知道,不用明说。
- 杜口绝言 犹言杜口无言。
- 急不择言 急得来不及选择词语,形容说话十分急迫或紧张。
- 金石之言 象黄金宝石那样珍贵的话语。比喻可贵而有价值的劝告。
- 立马万言 倚靠在马旁,马上写成一篇文章。形容才思敏捷。
- 乱语胡言 指胡说;瞎扯。
- 木讷寡言 木讷:质朴而不善辞令。质朴而不善于说话。
- 逆耳良言 虽然使人听起来感到刺耳,但却是有益的好话。逆:抵触,不顺从。
- 软语温言 温和的话语。
- 三复斯言 三复:多次反复;斯言:这句话。反复朗读并体会这句话。形容对它极为重视。
- 同日而言 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。同“同日而论”。
- 万语千言 许许多多的话语。
- 西邻责言 西邻:西部的邻国;责言:问罪的话。原指秦国(在西)向晋国(在东)问罪。后泛指别人的责备。
- 相对无言 指彼此相对说不出话来。
- 由衷之言 衷:内心。出自内心的话。
- 隐忍不言 把事情蒇在心里不说。
- 载笑载言 边笑边说话。
- 仗义执言 执言:说公道话。为了正义说公道话。指能伸张正义。
- 至理名言 至:最;名:有名声的。最正确的道理,最精辟的言论。
- 正色敢言 态度严肃,敢于直言。
- 正色直言 态度严肃,语言正直,能使人望而生畏。
- 自不待言 大家心里明白,不必再用言语解释。
- 薄唇轻言 形容多嘴,说话随便。
- 讬诸空言 指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。同“托之空言”。
- 讬于空言 见“讬之空言”。
言结尾的成语接龙、出处
第4个是言的成语接龙
最后一个字是言的成语出处
- 坐树不言 《后汉书·冯异传》:“异为人谦退不伐……每所止舍,诸将并坐论功,异常独屏树下,军中号曰‘大树将军’。”
- 坐树无言 《后汉书·冯异传》:“异为人谦退不伐……每所止舍,诸将并坐论功,异常独屏树下,军中号曰‘大树将军’。”
- 变色之言 《汉书·匡衡传》:“朝有变色之言,则下有争斗之患。”
- 不恤人言 bù xù rén yán
- 不以人废言 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君子不以言举人,不以人废言。”
- 闭口无言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六十四回:“关胜连忙答礼,闭口无言,手脚无措。”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一百五回:“一席话说得朱博如闭口无言,只得别去。”
- 苦不可言 宋·李昌龄《乐善录·刘贡父》:“晚年得恶疾,须眉堕落,鼻梁断坏,苦不可言。”
- 款语温言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二十回:“宝玉见了这样,知难挽回,打叠起千百样的款语温言来劝慰。”
- 狂瞽之言 唐·魏征《十渐不克终疏》:“伏愿陛下采臣狂瞽之言,参以刍尧之议,冀千虑一得,衮职有补。”